在中國,平均每三個人就有一個接受過詐騙短信,90后是網絡詐騙的主力軍,八成網絡詐騙都是90后干的……這是1月14日,全國首個反信息詐騙聯盟——天下無賊反信息詐騙聯盟發布的。《2015反信息詐騙大數據報告》首次對詐騙產業鏈進行了深度解剖,并對詐騙人群及被騙人群進行了精準畫像。
為何事業單位老男人最容易被騙?
該報告顯示,最容易被騙的是事業單位的老男人,平均年齡40歲以上,而八成以上的網絡詐騙又是90后干的,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個景象,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事業單位老男人被90后小孩耍得團團轉。
無論從人生閱歷還是知識積累,40歲以上的中年人總比90后多,為何屢屢受騙?
騰訊安全云庫副總李旭陽表示,這些人通常比較自信,自信的人其實很多時候更容易上當受騙的,一旦他認為自己是對的,自己的判斷是對的,他不會問別人,這是中年男性容易受騙的原因。
還有一種這類人相對有錢,有錢容易騙。而且中老年人接觸的信息相對來說比較單一,更多通過報紙、電視。
網絡詐騙出現三大新趨勢
騰訊副總裁丁珂介紹說,目前網絡詐騙出現了新趨勢,首先詐騙更精準,犯罪分子能夠精準鎖定被騙人群并有針對性地設計詐騙場景,非法獲取網民的網絡行為數據,詐騙成功幾率更高,更難防備;
其次詐騙渠道更為多元,虛擬運營商通訊成為詐騙犯罪新陣地,被騙資金轉移逐漸向“線上支付渠道”轉移,網民“移動錢包”受到嚴重威脅;
第三被騙人群向“高知”人群轉向,比如公檢法類詐騙,被騙人群往往都是“高知人群”,個案金額特別高,社會危害更為嚴重;
社會工程學被90后熟稔使用
而從事網絡詐騙的90后青年被首次畫像,這些人20多歲,通過電話、網絡和短信做案,電話模仿公檢法熟人網絡購物等,常常出沒在法定假日、寒暑假,一般操著不標準的南方普通話,常用400、17*開頭的號碼,或者假冒運營商客服電話。活躍時間為上午11點 下午16點。三五句話就要匯款。
最可怕的一種手段是,黑客使用受害人的銀行卡網絡消費,使用快捷支付無需使用密碼,只需要用戶的銀行卡號、身份證號、姓名、和手機驗證碼。
驗證碼發送到受害人中病毒的手機,手機木馬攔截驗證碼,轉發到黑客手機或服務器,受害人手機無法接受,黑客使用驗證碼盜耍銀行卡。
而短信被黑后,病毒可以控制短信與用戶親友聊天詐騙。
而且騙子也在使用大數據,大數據廣泛搜集用戶信息……
網絡詐騙形成了產業鏈
現在網絡騙子已做成產業鏈,總共分五步。
第一個環節有人獲取公民個人信息,這些人不詐騙,只獲取。第二是非法買賣銀行卡,也不詐騙,把這些卡收來再賣掉,賺差價。這個過程中騙子本人開卡,但是騙子把用自己身份證開的卡賣掉來獲利,第三個環節有很多未成年人電話短信詐騙,懂得話術就可以,不需要多高的學歷。第四個環節是給他們提供技術支持的,開設假網站,里面涉及網絡公司和運營商。第五個環節是取錢,騙子不自己取錢,都是外包方式。
大數據詐騙需要大數據共享防范
嚴峻的詐騙趨勢要求,40歲以上男性獨處時接受信息涉及轉款一定反復確認,各種節假日一定要防范,智能手機一定要安裝安全軟件,不點陌生鏈接。
大數據詐騙更需要大數據合作數據共享防范,天下無賊聯盟就是在公安、銀行、運營商、企業民眾之間形成聯動機制,用騰訊沉淀16年數據進行標記詐騙案件偵破。
但在實際操作中遇到很多挑戰,涉及到運營商、網絡運營公司,還涉及到銀行,需要的鏈條是很長的。真正能做大數據分析的公司是不多的。
這里需要技術、需要數據,然后需要警察的配合,難度是非常大的,在做數據打通上,國家有很多法律規定,數據的隱私等等權限,很多是沒辦法打通的,銀行或者運營商不是不愿意做這件事情,因為有很多法律規定,這些用戶的隱私數據不能隨意共享出來的。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未來防范網絡詐騙的道路依然漫長。目前第一需要突破法律障礙,第二需要幾家大的運營商和互聯網企業能夠真正實現數據共享,然而這其中有巨大的利益沖突。在很多場合,警察同志都是苦口婆心地說,希望社會加強對網民素養的培養,不斷公布詐騙手段,提高防范意識。目前來看,這是反而是根本解決之道。大數據反詐騙,仍在路上,實現天下無賊道阻且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