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后悔!也恨那些騙子,怎么就沒人管呢?”一個多月來,家住四川省瀘州市的胡女士一直想討回P2P網絡貸款平臺騙去的17萬多元。不過,這可能是一條無盡的維權路。
這家P2P網絡貸款平臺,叫“卓忠貸”,自稱在上海注冊。4月10日之前,胡女士向“卓忠貸”共投資17萬多元,她一直盤算著,到4月底應該可收回一筆不菲的利息。
然而,4月15日給了她一個晴天霹靂。
當天晚上,胡女士發現:這個網站怎么也無法打開,客服、熱線也無人接聽。像馬航MH370航班一樣,消失在人們的視線里,直到現在……
記者從公安部門了解到,P2P網絡貸款詐騙是一種較為新式的詐騙手段。警方提醒,投資者在投資前應從多渠道調查P2P 網貸平臺資質、出借資金用途等信息,了解出借資金流轉方式,尤其是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安全與合法性,綜合判斷P2P網貸平臺是否規范運作。
“卓忠貸”跑路事件,只是在互聯網金融創新旗幟下P2P網貸平臺野蠻生長風潮中一個負面形象的縮影。它帶給眾多受害者難以平復的傷痛,也應帶給監管層以及各級把關者巨大的反思。
■名詞解釋
所謂P2P網貸,即Peer-to-peer(或Person-to-person)lending,是指社會主體利用中介機構的網絡平臺,將自己的資金出借給資金短缺者的新型商業運營模式。簡言之,網絡信貸公司提供平臺,由借貸雙方自由競價,撮合成交。如果追溯的話,P2P小額借貸還是由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孟加拉國教授尤努斯2006年首創。P2P網貸,只不過是民間借貸由“線下”發展到“線上”的結果。
[事實]
客服保證“本息按時返還”
五十歲出頭的胡女士,第一次聽說“P2P網貸”的投資模式,是在今年3月底。
由于退休在家,平時她就喜歡上網炒炒股、理理財。和大多數的老百姓一樣,無非希望生活得更寬裕,希望自己的存款利率能跑過CPI的速度,跑過“余額寶們”。
經一位股友推薦,胡女士開始研究“P2P網貸”。“當時股友圈子里都在傳,這種新型投資保本保息,同時又有很高的收益,是銀行利息的多倍。”
的確,近年來互聯網金融出現井噴式發展,P2P網絡借貸這種新型模式也應運而生。
出于對新型投資的陌生感,胡女士并沒有馬上投錢。她也反復問過自己:網絡貸款如何保證收益?如何不被騙?
在反復比較、查詢后,胡女士搜集了幾家網貸平臺的資料,以備再次篩選。其中,“卓忠貸”就在備選名單中。胡女士回憶,“卓忠貸”客服向她表示,這家P2P網貸的年收益率在20%以上,本息保證按時返還。
分三次共投入17萬多元
“那時我仍然半信半疑,在查詢了該網站的資質,確認其注冊手續、營業執照等證件齊全后,才稍稍放心。”于是,在3月30日至4月10日期間,胡女士分三次,通過網上銀行轉賬的方式,分別向卓忠貸網站投入70000元、53158元、48000元,共計171158元的本金。
胡女士說:“我辛苦積攢下這17萬元,是準備用來養老的。”將大筆養老錢投入后,胡女士每天最常做的事就是摁動她的老式計算器,計算投資到月底的收益。
然而,在她最后一次轉賬到“卓忠貸”5天后,巨大的變故像一記重拳砸向她。
在4月15日“卓忠貸”網站無法打開時,她還以為是“一個普通的網絡故障”。之后幾天,她聯系當初一起投資的朋友才被告知,“這家網站負責人攜款潛逃了”。胡女士頓時感到五雷轟頂,渾身顫抖。
一個幽靈般的聲音正告訴她:17萬多元的養老金打了水漂。
類似受害者還有不少
像胡女士這樣的“卓忠貸”受害者,還有不少。
來自廣州的藍小姐,曾在其他網貸平臺上投資過,也有過不錯的回報。但“卓忠貸”成了她的滑鐵盧。
“4月6日,我接觸了卓忠貸平臺,看到網站上資質證件、機構代碼、法人代表等資料齊全,覺得這個網站還挺正規,就開始嘗試。”剛開始,藍小姐小心翼翼,第一筆投資只有8000元,但之后便放開了手腳。
從4月7日至4月11日,5天內藍小姐分別向該平臺投入3萬、4萬、2.2萬、5萬的資金。
與胡女士類似,當她于4月15日發現網站“失聯”后,這總計15萬元的投入至今杳無音訊。“再也不投了,已經對這種虛擬的投資失去信心了。”這次失敗的投資讓藍小姐決定,與這種高風險的網絡投資徹底告別。
“卓忠貸”曾吸金超百萬
出事后,胡女士第一時間向當地的瀘州市江陽區經偵報案,對方已受理,但至今沒有進展。其他許多受害者也只有悲痛和憤怒,沒有等到一絲可以寬心的消息。
與此同時,在一個論壇里,包括胡女士在內的眾多向“卓忠貸”投資的投資者建立了聯系,組建了“卓忠貸”維權群。
從“卓忠貸”維權群里受害者提供給晨報記者的交易明細看,3月至4月,廣東、四川、上海、江蘇等地的數十位投資者通過網絡轉賬的方式,向該平臺轉賬共計超過百萬元,投資額從幾千元到數十萬元不等。
但目前,上海奉賢公安未曾收到過有關網絡借貸的報案。
[調查]
網站注冊地址根本不存在
經查,“卓忠貸”3月下旬才上線,從它上線到消失,僅22天。然而就是這短短22天,卻卷著百萬資金消失。“卓忠貸”究竟是家怎樣的公司呢?
“卓忠貸”網站資料介紹,“卓忠貸”是上海卓忠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旗下網貸信息服務平臺。網上展示的工商登記資料顯示,公司注冊地址為上海市奉賢區奉柘公路2539弄99號2幢113室,注冊資本為5000萬元人民幣。
為探查地址真假,記者驅車來到奉賢區奉柘公路,尋覓了好久,才在一處不起眼的小馬路上找到2539弄的門牌號。
然而,在2539弄,除了2539弄88號屬于一家化工廠外,根本找不到99號的半點蹤影。此時,一種荒誕、被嘲弄的感覺襲上心頭。
2539弄88號化工廠的保安說,他在這里工作好幾年,從未聽說過2539弄有99號這個地址。他還告訴記者,最近一周來,有許多人來打聽2539弄99號的具體地址。
“卓諾”稱被“卓忠貸”克隆
這么說,“卓忠貸”注冊的是一個虛擬地址?
帶著疑惑,記者通過多方查詢發現,卓諾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與卓忠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為同一人,二者有什么關系呢?記者來到這家在閘北注冊的卓諾公司。
卓諾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在其網站稱,他們是“由資深銀行、擔保、IT、房地產、實業投資等多元人士倡導創立的投融資服務平臺機構,運用P2P模式向民間投融資客戶提供民間借貸金融信息服務及咨詢服務”。
公司投融資管理部一位朱姓負責人告訴記者,卓諾金融是卓忠金融的子公司。“卓忠金融”公司雖然注冊在奉賢,但正式辦公地點還是在閘北,從事的是線下借貸業務,有二三十人的規模,目前正在通過工商部門辦理相關變更手續。
令記者意想不到的是,朱先生隨后大吐苦水:“‘卓忠貸’網站跟我們沒有半點關系,我們為他們背了黑鍋。”
據他描述,“卓忠貸”不僅其網頁內容、公司照片是假的,企業法人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和組織機構代碼也照搬了卓忠公司。
“他們利用我們一系列公開的資料移花接木,我們事后才知道有這么回事。”朱先生說,這個網站從3月25日上線到4月15日關閉,撈一筆后關了網站馬上走人,卻讓別人背黑鍋。
“事件發生后,有個別受害者曾通過公司找到我們,向我們追債,并散布關于我們公司的謠言。”朱先生說,“我們也很困擾,我們同樣是受害者。希望這些受害者向公安機關報案,有需要配合調查的地方我們一定盡力。”
關于奉賢注冊地點為何不存在的問題,朱先生坦承,公司成立時專門委托注冊公司在奉賢注冊,具體情況他也不甚了解。
網友曾發現“狐貍尾巴”
至此似乎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卓忠貸”根本就是一個假冒網站,玩的是“空手套白狼”。它只是敏銳地嗅到了P2P網貸的商機,于是復制一些網頁內容,PS幾張公司照片,然后堂而皇之地上線運營。
在“卓忠貸”消失前,就有眼尖的網友發現了它的“狐貍尾巴”。網友“云飛風揚”注意到,“卓忠貸”網站上展現的客服照片似曾相識,經搜索發現,竟來自于山東一家網貸平臺。“卓忠貸”僅改動了公司標識,PS的痕跡很明顯。“幾乎可以確定,‘卓忠貸’盜用了其他貸款平臺的資料。”他說。
“卓忠貸”在網站上除了打著“P2P金融理財”旗號外,還宣傳是“信托理財服務平臺”。記者撥打其客服、投訴熱線,均是關機。
卓諾金融的朱先生告訴記者,他們公司從未進行過所謂的網絡投融資服務,其官網始終只有一個,即www.zhuonuobank.com。而“卓忠貸”的網址,是www.zhuozhongdai.com。兩者明顯不同。
是否“卓諾”內鬼作祟待查
根據目前國內網站上線的備案制度,分個人備案和企業備案兩種,只有在工信部進行過ICP備案的網站才能發布上線。如果“卓忠貸”網站是假的,那它是如何操作的呢?
記者通過ICP備案查詢系統,發現“卓忠貸”網站為企業備案,備案號為“滬ICP備14006405號”,備案日期也與網站上線的3月25日相吻合,主辦單位正是“上海卓忠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
一位IT行業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如果要把網站設立企業備案,必須要該網站主辦單位有效證件復印件(營業執照)、主辦單位負責人有效證件的掃描件,并需要填寫網站備案信息正式性核驗單。
那么,“卓忠貸”如何獲得卓忠公司的一些證件?
朱先生回答說:“這個事情我也覺得很奇怪。這樣的話,似乎就無法排除公司內部員工借職務之便用公司的材料進行備案的可能。”他表示,對于這件事,他會追查到底,如果公安機關要求公司協助調查,他們一定盡力。
[追問]
P2P網貸監管是空白
“卓忠貸”只是出事P2P網站的一個代表。一項統計顯示,今年以來P2P網站平均每月有7.25家出現問題。與“卓忠貸”同在4月15日關閉的“旺旺貸”,其老板卷款6000萬元跑路,受損投資者近千名。
無準入門檻、無行業標準、無監管機構——“一直以來,P2P平臺就戴著這頂三無帽子。”網貸行業第三方資訊平臺——網貸之家聯合創始人朱明春指出,網貸平臺目前仍沒有監管部門,一定程度上,它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失去了中介的本質。有些P2P借貸平臺本身沒有金融機構的背景,自身專業性存在很大問題,這些風險轉嫁到了投資者身上。
目前,P2P網絡借貸歸誰管,仍是一個無解之問。目前有關部門仍未發布相關政策,P2P網絡借貸是否劃歸銀監會監管仍屬未知。正因監管缺失,這種新型借貸模式放到虛擬的網絡中,就仿佛魔瓶打開。
線上審核身份存太多貓膩
這個借貸游戲就像一場賭博,“你只能看到借款人的網名,你根本不知道他是誰,或許他是一家公司、一個企業,或者只是杜撰出來的虛擬借款人。”
朱明春表示,除個別正規平臺外,其他平臺僅僅用線上審核的方式對于借款人身份進行審核,而這存在太多貓膩。“各種證件都可以偽造,無法做到銀行審核信用卡那樣嚴謹。”
的確,必須保證P2P網貸公司從注冊信息正確、不逾越借貸中介的職權等方面進行約束控制,不然,P2P網貸公司利用中間賬戶資金的調配權,很可能卷款跑路,甚至介入非法集資、商業詐騙。
網信金融COO何珊曾在公開場合表示,目前P2P網貸存在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以及IT技術風險,她建議要在線上線下同時進行風控。
建議對網貸高管備案
對于P2P平臺的網絡前景,朱明春認為,監管措施是當務之急。他認為,首先要對網貸公司管理人員的資質進行審核,設定相應的準入門檻,對法人代表、創始人等高管采用備案制。其次,加強對從業者及投資者的教育,讓他們認清對投資風險的把控,杜絕“投機心理”。他表示,如果有可能,要盡快確定行業監管部門,出臺行業標準,從立法或其他方面進行有效的監管。
目前,工商、銀監、網絡、公安等在各自領域均有管理監控,但對于“卓忠貸”這種新式網絡詐騙,似乎還沒有形成聯動威懾和打擊。
P2P網絡貸款,有人稱之未來金融服務的發展趨勢。那為何現實中成了歪嘴和尚念經、狀況頻出呢?
誰來為胡女士們保障資金安全?誰來把“卓忠貸”這種偷雞摸狗者擋在門外?
監管之路,重任在前。
[專家解析]
為何公司注冊出現虛擬地址?
“卓忠貸”是冒充的,很可能起先就抱著撈一筆非法之財走人的目的,因此其注冊信息都是別人的。但是,深圳納百川擔保有限公司的“旺旺貸”似乎不同。
據媒體調查,“旺旺貸”具有真實有效的工商營業執照、ICP備案、組織機構代碼等一系列必要資質。此前,該公司曾通過正常流程在百度和其他網絡及傳統平臺上做過推廣,“失聯”之前其在百度一個月推廣費高達70多萬元。
但同樣令人震驚,媒體實地走訪發現,其注冊地址深圳市龍崗區橫崗街道松柏社區深惠路132號,居然也不存在。
那么,公司會出現虛擬地址嗎?記者從工商部門了解到,目前注冊公司至少需以下材料:公司名稱及備選名稱;公司注冊地址的房產證及房主身份證復印件(單位房產需在房產證復印件及房屋租賃合同上加蓋產權單位的公章;高新區、經濟開發區、新站區居民住宅房需要提供房產證原件給工商局進行核對);全體股東身份證原件、股東出資比例、公司經營范圍等材料。
公司名稱在工商局審核通過后,刻一套印章,同時到銀行開立驗資戶并存入投資款。隨后,到工商局辦理營業執照,到質量技術監督局辦理公司組織機構代碼證,到稅務部門辦理稅證,到開立驗資戶的銀行或其他銀行開設公司基本賬戶等。
可見,“公司注冊地址”是必需的。據工商奉賢分局宣傳科張女士表示,目前對于一些市場準入標準較高的企業,工商部門實行嚴格的“書面審查+實地審查”,但對其他一些諸如貿易類企業,原則上實行書面審查,并不要求到實地復核。這樣一來,確實有可能出現某公司注冊地址實際上不存在的情況發生。
不法網貸為何能屢獲信任?
網貸之家聯合創始人朱明春明確表示,“高收益”是P2P網貸受到熱捧的一大原因。“以去年下半年為例,滿眼盡是月息3分(年化率36%)以上的網貸平臺,全國月息4分(年化率48%)以上的平臺就曾多達幾十家。如此高的回報率,當然風險也高。”
其次,不法分子太狡猾。“P2P 網貸的虛擬性,被不法分子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朱明春說,他們往往打著“高回報”、“資質齊全”等旗號,吸引投資者的注意。
“這些不法分子申請加入其他投資者組建的即時通訊群內,發布廣告及資訊。一旦有所回應,他們馬上通過客服號與這些有投資意向的人詳聊。這種廣告成本低廉,隱蔽性極佳。”
另外,投資者的心理因素也是受騙上當的原因之一。“目前投資者大多以投機的心態進行投資,明知道這家網貸公司有問題,但仍然抱著僥幸的心理去投資,這樣很有可能血本無歸。”
他告訴記者,有些投資人往往認為,投資平臺兩個月內跑路的概率很低,覺得只投一個月應該沒什么問題。抱著這樣投機的心態,就很容易出問題。
網貸平臺能維持多高收益?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第六條規定,民間借貸的利率可以適當高于銀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具體掌握,但最高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4倍(包含利率本數)。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護。
“由于P2P網貸中,借款人與出借人可以根據借款期限、借款方式以及其他條件自由選擇利率,有些甚至超過了民間高利貸的利率,達到了法律不予保護的區間,這自然催生了更多的不確定性。”朱明春說,自去年下半年網貸平臺紛紛出事以來,網貸利率一路下跌。
據網貸之家數據監控部統計,今年3月份全國P2P網貸平臺綜合利率為21%,較去年同期下降11%,降幅明顯。數據顯示,今年3月份有成交的358家P2P平臺中,主流年化利率范圍仍是12%-24%,這個數字仍然比銀行利息、各貨幣基金利率高很多。
如何安全保證高收益,的確太難。有網貸平臺負責人表示,找項目成P2P企業頭疼事,以前想著怎么吸引用戶來平臺投資,但現在不差錢,而是差項目。
“卓忠貸”受害者能否追回損失?
朱明春告訴記者,與現實中的借貸合同不同,這類網上借貸的主客體雙方是沒有合同憑據的,最多只有一個電子合同——而這類“電子合同”往往不具備完全的法律效力,如果平臺網站出了什么問題,事后的追討、維權將變得十分艱難。
上海精誠海眾律師事務所張旭輝律師表示,同一些出現資金鏈斷裂而宣告倒閉的網貸平臺不同,像“卓忠貸”這樣的網貸平臺,設立時目的就很明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已經超越了非法集資的界限,是赤裸裸的詐騙。“網絡詐騙,取證難、認定難、追責難,投資者的維權存在難度,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只有當公安機關掌握了確鑿證據,鎖定了犯罪嫌疑人并將其控制,在其轉移詐騙所得前對賬戶進行凍結,受害者才有可能憑著自己向“卓忠貸”進行過投資的相關證據,向有關部門依法申請追回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