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商的迅速發展,不僅快捷、方便,還能省錢的網購漸成老百姓的購物時尚。不過,在電子商務蓬勃發展的背后,網購投訴也急劇飆升,成為了節日消費投訴第一熱點。數據顯示,春節假期期間,杭州工商部門12315指揮中心共接聽消費者舉報申訴電話490個,同比增加16.11%,其中,淘寶、天貓等網購投訴仍是第一熱點;南京市工商局12315共接到456件消費投訴。其中,網購投訴以60件的投訴量高居投訴榜首。深圳市消委會消費者投訴情況分析顯示,2014年春節期間,12315熱線登記消費者投訴330宗,投訴數量是去年同期(32宗)的10倍多。其中,網購消費方面的投訴快速增長,60%以上的投訴與互聯網有關;上海市消保委統計顯示,春節長假期間,涉及網絡購物的投訴共87件,同比上升31.82%。
網購投訴的激增,一方面反映了其市場規模的急劇膨脹,據商務部副部長房愛卿近日介紹,近年來,網購發展非常迅速,網購規模逐年擴大,2013年已經達到1.85萬億,增長超過40%。另一方面也凸顯了網購中光怪陸離的亂象。由于網購平臺上的商家魚龍混雜,霸王條款、以次充好、虛假宣傳、快遞物流不給力、售后服務無保障和網絡詐騙等成為網購糾紛中久治不愈的頑疾,多數網站對商家自身延期發貨、退款等違約行為并無明確約定和補償措施,導致消費者在網購中處于弱勢,陷入維權難的被動。
春節剛去,元宵節、情人節兩節又將至,消費者網上購物一定要理智,不可盲目購買,節日消費要提高維權意識,購物時選擇正規的購物網站及誠信度高的商家,應注意收集維權證據,如聊天記錄、訂貨單、發貨憑證、發票等,為后期維權提供保障。電子商務行業的從業者們也需要規范自己,實現行業自律。值得欣喜的是針對網民投訴的熱點,京東等大型網購網站為了規范經營者行為也采取了多項措施。一些大型網站1月1日起試行新消法,比國家規定的正式施行日期提前了兩個半月。而工商、消協等管理部門也應加大對商家的監管力度,推進網購行業健康、合理發展,筑牢保護消費者權益的屏障。(本報記者 杜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