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微博發出“當心山寨APP!”的警告,將山寨APP橫行的事實“廣而告之”。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移動應用程序即APP中隱藏了不少山寨者,例如網上流傳著“9個‘淘寶’5個山寨”的戲稱,這些山寨者們不僅通過使用與熱門應用相似的名稱獲利,甚至還會在山寨產品里暗藏“炸彈”。 顯然山寨APP并不受人待見,其引發的應用、隱私、吸費等問題正給人們帶來新的困擾。
一條以山寨APP為主形成的灰色產業鏈正借著智能手機普及浪潮尋“商機”,竊取賬號、購物欺詐、惡意扣費、遠程控制、竊取隱私、騷擾用戶等讓人防不勝防,在用戶放松警惕的情況下,該地下利益鏈偷偷利用竊取的信息謀取暴利。山寨APP橫行,也暴露出行業監管不足的軟肋。
山寨APP泛濫成風
自從有了APP之后,人們傳統的上網習慣被改變了。 APP盛行,一方面讓人們的生活更加便捷,但另一方面山寨APP屢屢得逞,不斷的侵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明明通過手機購買了某種商品,款項也已經付出,但產品卻遲遲無法收到,詢問客服卻被告知并沒有此訂單,在一番爭論之后,發現其中作怪的正是山寨APP。
面對多如牛毛的山寨軟件,一些用戶卻并沒有很強的防范意識,如今的技術和手段已然能使得山寨APP圖標外形和官方APP十分相似,難辨真假,當發覺自己權益受到侵害時已“悔時晚矣”。
據了解,僅蘋果公司和谷歌兩家公司的APP應用就已經超過100多萬個,各門各類的APP已經逐漸滲透人們生活的諸多方面。但由此引發的問題也暴露出來,惡意軟件已在谷歌的應用商店呈現出泛濫之勢。由于谷歌安卓平臺的開放性特性,它比蘋果的iOS系統更受“黑客們”的歡迎。 因而,在面對各種山寨手機客戶端時,網民們顯得很迷茫。由于技術難度不高,稍微有點經驗的程序員就能夠做,下載平臺又是相對開放的,且現在針對山寨APP的相關處罰條例很少。”某知名門戶網站資深程序員直言,違法成本不高讓山寨APP有空子可鉆,并引發泛濫之勢。
灰色利益鏈成型
智能手機的普及讓網購可以隨時隨地。據《2012年度中國網絡零售市場數據監測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底,中國移動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達965億,平均每天交易2.64億人民幣。巨大的市場利益吸引了不法分子的目光,而直接與金錢掛鉤的電商軟件首當其沖成黑客下手的絕佳目標。
當前,想要通過克隆一些成功商家的APP模式,進而以正規的手段獲取收益可謂十分困難,但是通過山寨成功企業的APP應用分流他們的客戶,進而以各種欺詐手段獲取利益卻變得較為容易。部分山寨者只是拷貝熱門應用的商標或者使用它的名稱,并借助原創應用的知名度謀取利益;而有的山寨者則利用專門的軟件,將原創應用全盤照搬過來,然后將它的自動化廣告供應商換成自己選擇的廣告供應商,從而截走原本流向原創應用廠商的廣告收入。
更有甚者,在抄襲成功企業的應用之后,插入惡意軟件,使得受害者的手機自動發送短信,引發后續高額費用。
易觀國際高級分析師閆小佳表示,除了惡性之外,還會有大量的非惡性APP,他們通常采取打品牌擦邊球的方式,抄襲或照搬一些品牌APP的程序代碼、名稱做成另外一個“姐妹APP”,而用戶則很難發現其中區別。“他們的商業模式一般是通過流量變現獲利。”近日,有數據統計顯示,目前安卓平臺上主流電商軟件共400余款,其中惡意及山寨軟件近九成,超過350款,而可能造成用戶財產損失的惡意軟件占比則高達70%。安全數據中心表示,山寨電商軟件不僅通過竊取隱私、賬號以及扣費等方式對用戶財產造成危害,而且使很多企業口碑憑空受損,已經成為不得不除的行業毒瘤。且惡意產業鏈已經成型,并且在在監管缺失的情況下,呈現出愈演愈烈之勢,設下消費陷阱。
低門檻成行業隱患
要想清除山寨APP,讓廣大網民擁有更加安全,更加健康的移動互聯網環境,必須對該產業鏈下手。據億邦動力網了解,目前國內大多數移動應用市場并沒有對上傳的App進行事先審查商標、名稱是否侵權的程序。通常情況下都是由被侵權的企業主動提出投訴,然后應用市場方面在針對具體的侵權事項進行核實,再做出相應處理。山寨APP就像釣魚網站、欺詐短信一樣防不勝防,亟需加強監管力度、掃清監管盲區,清除行業毒瘤。
首先,針對山寨APP,正規的APP企業發現“被山寨”后應該立即提出投訴。據悉,目前國內大多數移動應用市場并沒有對上傳的APP進行事先審查商標、名稱是否侵權的程序。通常情況下都是由被侵權的企業主動提出投訴,然后應用市場方面在針對具體的侵權事項進行核實后做出處理。
其次,用戶在下載相關的APP時候也要提高警惕,除了客戶端標志的辨識之外,還應該觀察一下應用的下載量,若是下載量小的就要保持警惕;另外,也可以觀看相關下載用的的評價情況,確認是否是官方應用。有業內人士還給用戶支了一招,在下載APP后,點擊進入客戶端后,選擇菜單欄中的“幫助”“關于我們”,一般會看到關于客戶端的定義,如果是官方開發的“版權聲明”中會寫明軟件“由XXXX開發”等信息。在確認是官方應用之后,用戶也別急著安裝,目前大多數的應用軟件在收集用戶隱私方面做得并不是很規范,有些應用更是沒有明確告知收集個人信息的范圍,因此,用戶應確認是否要安裝,尤其要注意不要輕易泄露個人信息。
最后,監管缺位是造成山寨APP泛濫的一個重要原因。相關部門要抓緊制定出相關的政策,落實到執行之中,對于山寨APP加大查處的力度的同時,應該提升不良廠商的違規成本,行業低準入門檻令不法分子有機可乘,而且難以根治,風頭一過“春風吹又生”,難以根治灰色產業鏈。
減少APP市場中的山寨泛濫現象,需要互聯網企業、安全廠商、監管機構形成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