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需錢包,也沒有忠告,網絡“購物狂”們需要做的只是在無聊時動動手邊的鼠標。
無需錢包,也沒有忠告,網絡“購物狂”們需要做的只是在無聊時動動手邊的鼠標。貨不對版和銀行卡的賬單也許會讓他們短暫懊惱,但很快他們就又投入下一輪“戰斗”了。
今年的雙十一剛過,一個寧波小伙子用一種“極端”的方式和自己的“購物狂”妻子做抗爭。天貓和淘寶雙十一當天191億的銷售額已經甩出美國的購物狂歡節“黑色星期五”好幾條街了(2011年“黑色星期五”當天全美網絡零售額12.4億美元),這其中就有他自稱“淘寶控”的妻子貢獻的兩萬多。
雙十一,妻子從前一天晚上就坐在電腦前“奮戰”,一直到第二天中午才離開,下了近20單。85后的小兩口,去年才結婚,都是普通公司職員,房子是雙方父母贊助的,兩人收入就夠日常開銷。平時,上網購物就是妻子的最大愛好,幾乎每天下單,兩人的收入也悉數貢獻給了“淘寶”。“自己簡直就是娶了一個 移動淘寶機 回來。”氣頭上,丈夫告到了法院,要求離婚。最后,在法官的調解下,妻子保證會慢慢減少網購,丈夫才最終撤回了起訴。
有了網絡的武裝,如今的“購物狂”們“戰斗力”大大升級。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隨時購物早已成為可能;和刷卡消費一樣,網購也不用現時付出真金白銀,減輕了購物的“痛楚”;當然,也許還有,在網絡世界,買家們能夠主宰賣家的信譽評價,這種消費的感覺也很爽。
“消費觀和消費方式難道就能判斷一個人是否敗家?”一位黃鉆買家為自己辯護,“網上能夠貨比三家,會淘寶的女孩才會過日子。”然而,每一個熱衷網購的人也都有過這樣的經歷,購買了更多、更便宜但沒有用的商品。
曾有人調侃,抑制購物欲足以和增高、減肥并列為世界女性三大難題。而阻擋網絡“購物狂”,就幾乎是一項更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了。
?
(本文來源:北京晨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