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欺詐后即時通信欺詐又起
作者: 雍忠瑋 文章來源: 計算機世界網 本站發布時間:2006-03-06 00:00
877
?n?????n????計世網在公安、銀行乃至傳媒的各種公告和報道的努力之下,短信欺詐的“效能”迅速降低,熱衷于“利用新方式、新技術進行業務活動”的騙子們,轉而選擇另一種詐騙方式“生財有道”。互聯網上開始出現一些“李鬼”網站,而依托李鬼網站進行的IM詐騙,因其婉轉回腸,使一些人上當受騙。nn????在互聯網業內,版權侵犯、內容抄襲、乃至整個網站的惡意“鏡像”已是司空見慣,中國網民對互聯網的“抗風險意識”也較強了,但這些抗風險意識在“聰明的騙子”面前,并不困難。和短信欺詐“中獎繳納郵寄費和稅費”類似,李鬼網站的手段相當精妙:首先,制作和正牌網站幾乎100%的網絡頁面,其相似程度,別說普通人,就算專業人士也難以分辨,在網絡域名上,也沿用類似字母,常常混淆得和李逵一樣。接著,利用一些軟件針對IM用戶群發信息,基本的方式還是“尊敬的用戶,你已經被抽獎成為幸運用戶”等等。當用戶點擊查詢時,自然就轉到了李鬼網站,“自行查詢”的結果讓人欣喜,而接下來就是主動地匯出“郵寄費用”款項了。由于大多數匯款都是較小金額,而中獎規模相對而言要多得多,許多人也就更容易上當受騙,同時,撥打的“咨詢熱線”也是有人接、有人解釋的。nn????相對于短信一對一的封閉方式,IM詐騙某種意義上更是集中面向了互聯網用戶,這一群體看似更為高端,知識層次也相對較高,然而事實證明,面對詐騙時這個層次的抵抗水平并不見得就高多少。nn?????和短信詐騙相比,IM詐騙更具“釣魚”特征,用戶主動查詢加強了“可信度”,愿者上鉤也就更容易發生了。目前,IM詐騙涉及的面已經包括了MSN、QQ、小蜜蜂等國內知名的IM軟件用戶,而在上當之后,“知識分子”怕丟面子、吃虧默默吞下的心態,也使IM詐騙的曝光面比短信詐騙低了很多——天上掉餡餅的驚喜,最后落得個“往事羞于再提”。n
注:本文轉載自計算機世界網,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