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綜合報道】(記者 艾米)春節臨近,市場進入消費高峰期,打折、返券、抽獎、贈品等形形色色的促銷優惠層出不窮。在商家促銷讓利活動的誘惑下,消費者容易忽視商品質量、合同、安全和售后服務等消費細節,陷進消費圈套。
網購慎買無中文標識食品
13日,西安市工商局發布節前消費警示,提醒市民重視節日食品消費安全,尤其是網購食品時,應謹慎購買無中文標識的進口食品、自制食品。
網上購物:送貨可能不及時
節日期間網上購物常會出現不及時發貨、貨不對板、快遞延誤、貨件毀損等消費糾紛。近日,深、惠、莞三市消委會聯合提示,春節臨近,不少快遞公司人員已陸續放假,不及時發貨時有發生,消費者應有心理準備。
網上購物大多是異地交易,而且采用電子支付,消費維權難度大,在網上購物時要選擇規模較大的、誠信度高的、口碑好的購物網站。
其次,網購時不要隨意點擊網上論壇、網帖的購物鏈接,避免誤入黑客網站,被盜取個人信息。應該選擇有第三方監控的付款方式,千萬不要把款項直接匯入對方的私人賬戶。如果是先驗貨再付款簽字的網購項目,消費者必須在快遞員面前當場確認貨物的完整度、數量和質量之后,再付款、簽字收貨。有問題的,可當場拒收。
警惕年夜飯"打折貓膩"
深、惠、莞三市消委會聯合提醒:團購年夜飯有風險,如果是給付訂金預訂年夜飯的,要選擇信譽良好的酒樓,避免不良酒樓卷款走人。同時要了解特殊收費項目,如最低消費、開瓶費等。
消委會提示往年有的酒樓宣傳菜肴打折,但結賬時真正能打折的部分卻很少,消費者要特別提防這種"打折貓膩"。
此外,大家要注意保留年夜飯預訂協議、單據、發票等證據,以便在權益受損時據此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