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認為,1-10月份,電子商務的投訴主要包括網絡購物投訴、在線支付投訴、在線訂票投訴三大類,特別是網絡購物的投訴,占到電子商務總投訴量的七成以上,達到了3.6萬多宗,其中淘寶網以12025宗的投訴量高居網購投訴“榜首”。在線支付、在線訂票的投訴分別占到不足一成。網絡購物投訴領先于其他電子商務類投訴,既從側面反映了我國的網絡購物行業的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又直接說明了網絡購物行業目前還存在著不少問題亟待解決。
首要問題是網絡詐騙問題居高不下。1-10月,涉嫌網絡購物詐騙的投訴量為15316宗,占到網絡購物投訴問題的四成以上。《報告》分析認為,部分網絡賣家或平臺利用低價等誘使消費者上鉤從而實施詐騙,或者銷售假冒偽劣商品,還有部分存在承諾不兌現以及釣魚詐騙等失信行為。出現這方面的原因有很多,原因之一與網絡購物屬非面對面接觸性的購物方式有關,同時也說明提升我國網絡購物行業的整體誠信度迫在眉睫。
其次是企業服務嚴重失范。在網絡購物投訴前五大問題中,有三個問題與服務有關,分別為售后服務欠缺(7874宗)、退款不及時(4578宗)、送貨不及時(2797宗),占到網購投訴問題總量的41.60%。不執行三包規定,退貨退款不及時,或者個別企業在產品出現故障后無售后服務可言,故意在退換貨、退款過程中設置障礙。另外,部分企業或網絡賣家發貨送貨不及時,在銷售過程中不履行先驗貨后簽收的規定等,以上是網購服務存在的主要問題。
再次是商品質量缺乏有力保障。商品質量缺陷的投訴為3413宗,占到網購投訴問題總量的近一成。銷售過程中采用假冒產品、山寨產品、返修產品、故障產品等來“偷梁換柱”,是網購商品質量問題投訴的主要方面。
除了常見的網購形式,《報告》還對時下流行的網絡團購給予了足夠關注。
團購是最近才興起的購物方式,幾個月間已經涌現出數千家團購網站。其中部分團購網站涉嫌詐騙,其詐騙方式一般為:
因團購最大的特色就是低價,詐騙分子利用超低的價格吸引消費者,再虛假標注參與人數,并通過種種誘惑,當參加團購的消費者匯款后,要么卷款而逃,要么用假冒偽劣商品作為團購產品。
與網絡購物相比,在線支付、在線訂票的投訴量相對小很多,但問題卻帶有相似性。如網絡釣魚詐騙、服務失范問題。在網絡釣魚詐騙方面,《報告》總結出以下四種詐騙方式:假冒第三方支付鏈接、發送病毒控制用戶電腦從而盜取銀行卡等信息、以銀行付款確認郵件等方式誘騙上當、中獎做局誘騙網友匯款等。
《報告》還分析了以上各種詐騙方式的詐騙模式、步驟,并從個人、企業、政府及媒體不同角度闡述了防范及識別各種網上購物詐騙的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