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總署宣布個人郵寄入境物品征收進口稅后,杭州人直接從國外網站購買一件進口商品,要增加多少花費呢?本報記者親歷國外網購全過程,幫你來算一算這筆賬。
一個多月前,記者看中英國Cambridge Satchel公司網站上的一款皮包。這款小號書包目前的報價是71英鎊(750元人民幣),郵寄到中國要加20英鎊(210元人民幣)的郵費。于是,記者從英國網站上花91英鎊購買了這款書包,但被告知由于訂單太多,需要1-2個月的時間才能寄到。
幾天前,記者收到上海聯邦快遞的電話,被告知從英國購買的包將在第二天抵達上海。想拿到這個包,收件人需要先找一個報關公司向海關申報。申報成功后,再由聯邦快遞代繳海關稅費,最后再送到杭州。
多花超過40%的錢
看來,想拿到這件國外網購商品,至少還要走三道流程——先聯系代理報關公司,再委托代繳海關稅費,最后付費簽收。
在這些過程中,到底要花多少錢呢?讓我們來計算一下。
第一步:記者聯系了聯邦快遞推薦的一個代理報關公司,先支付了100元代理費(按照對方報價,貨值1000元人民幣以下的收取100元;貨值超過1000元人民幣的收取200元;貨值超過1萬美元的代理費另議)。
第二步:經過2-3個工作日,報關成功,聯邦快遞墊付海關稅費。
第三步:幾天后,記者終于拿到了這個來自英國的包包。此時,聯邦快遞送件員要求記者支付代繳的稅費,一共兩筆:10%的進口關稅、在完稅價格的基礎上再收取17%的進口增值稅。兩筆稅費加在一起近250元。
這樣一算,一個英國當地賣750元人民幣的包包,杭州人購買需要再加210元郵費,100元報關代理費和250元海關稅費。
最后,買這個包一共花了1310元,超出原價560元,多花了超過原價40%的費用。
國外寄來的物品可分成三類
海關收稅標準各有不同
在看完這個國外網購實例后,你或許會產生一個疑惑——個人郵購的包難道不是個人物品,為什么還要報關和加收進口增值稅呢?
昨天,記者從上海浦東機場海關了解到,從國外郵寄過來給個人的物品,一般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在國外的親友以個人名義給國內的收件人郵寄物品。這類物品被認為是個人郵寄物品,不需要報關,但需要交行郵稅(海關關稅)。根據海關總署第43號公告,個人寄自或寄往港、澳、臺地區的物品,每次限值為800元人民幣;寄自或寄往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物品,每次限值為1000元人民幣。個人郵寄進出境物品超出規定限值的,應辦理退運手續或者按照貨物規定辦理通關手續。但郵包內僅有一件物品且不可分割的,雖超出規定限值,經海關審核確屬個人自用的,可以按照個人物品規定辦理通關手續。
第二類,個人從國外返回國內后,6個月內收到國外寄來的物品,可被認為是分運行李,可憑護照到海關免稅領取。
第三類,個人直接從國外網站購買的物品,屬于商業性郵件,要按照貨物規定辦理通關手續。也就是需要先找報關公司向海關申報,并且要在關稅的基礎上,再繳納增值稅。
因此,像記者這樣的個人去國外網站購物,就屬于第三類,要花的費用也是最昂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