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后都不敢直接點擊對方發來的鏈接進行支付了”。日前,不少網購用戶反映,通過C2C網站購物并支付后,遲遲未收到所購物品,之后才發現并未打款至自己的第三方支付賬戶上,而是直接去了別人的支付賬戶或銀行卡上。
目前,不少網民都對釣魚網站有所認識與防范,不會輕易打開陌生人發來的所謂抽獎網站。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近日,一種新式釣魚出現在互聯網上,利用消費者在網上購物環節中的一時疏忽,欺騙消費者進入仿冒的銀行網上頁面或第三方支付頁面支付,從而竊取消費者的資金以及個人銀行信息。
付了錢卻什么都沒買到
據了解,與以往直接將冒充抽獎網站的釣魚網站鏈接發給用戶的方式不同,最新的釣魚手法更為隱蔽,套上了網購的外衣,利用消費者一時疏忽的心理讓其“上釣”。
日前,市民張小姐一如以往地在淘寶網站上購物,打算買一款二手數碼相機,經過貨比三家后,發現一賣家的商品性價比較高,便通過旺旺與賣家溝通,讓張小姐開心的是,賣家“順利”地表示,能在原價上再有一些優惠,雙方很快就成交了,張小姐通過網店的頁面拍下商品,等待賣家修改價格。隨后,賣家在旺旺上發了一條鏈接過來,聲稱該頁面上的商品價格已修改,并直接在上面點擊支付就行了。張小姐也沒有多想,便直接點擊該鏈接進入支付平臺付款了。
然而,交易結束后,張小姐再次登錄淘寶查詢,驚訝地發現沒有該項購買記錄,而自己的第三方支付賬戶上也沒有這筆消費記錄,銀行卡上的錢卻已轉到了另一賬戶上。當然,那位“服務周到”的賣家也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
據了解,最近有不少消費者像張小姐一樣,遭遇這種新式釣魚法。據“中國反釣魚網站聯盟”發布的消息稱,今年截至7月底,累計收到19817個釣魚網站舉報,打著淘寶網、騰訊網、工行旗號的釣魚網站舉報量位列前三位,占九成以上。
利用網購作掩眼法
事實上,近年經媒體等多方宣傳,消費者對一些釣魚如手機短信,虛假中獎網站等手法已有所防范。因此,不法分子將目光投向了發展迅猛的網購領域。據互聯網人士介紹,利用網購作為障眼法是新釣魚手段。
據了解,這種新式的網絡釣魚,是釣魚者先在C2C網站上建立一個“虛假”商品的出售頁面,當然這時的頁面確實是該C2C網站中某個子頁面,只是所謂的商品并非真實存在,只是“魚餌”,以低價吸引消費者進入,通常情況下,消費者在購買前都會利用旺旺、QQ等通訊工具與賣家溝通。這時冒充“賣家”的釣魚者會對買家百般殷勤,更主動聲稱,給予更多的優惠或可免運費,之后將所謂修改價格后的網站鏈接直接發給買家,其實,這個“網站鏈接”便是釣魚網頁,若買家點擊該網頁的“點擊支付”就會被帶入假冒的第三方支付界面進行銀行卡轉賬,最終造成金錢損失,甚至電腦被釣魚者植入病毒竊取個人信息。
業內人士指出,問題就是出現在釣魚者通過聊天工具發送給消費者的網站鏈接上,這些鏈接就是仿冒網店支付平臺、網上銀行等的釣魚網頁,消費者點擊支付后,貌似將銀行卡上的錢轉到了自己的第三方支付賬號中,實質上是將資金轉到了釣魚者的支付賬號或銀行卡上。
遭遇網絡釣魚維權難
截至目前,國內絕大部分被網絡釣魚的消費者只能是認“吃虧”。據了解,由于個人消費被“釣魚”的金額一般在數百元至數千元,即使是上萬元,仍存在立案難問題。作為國內反釣魚網站聯盟成員之一的快錢表示,目前已向央行以及國內各大商業銀行發出《關于聯合治理釣魚網站》的申請,建議由央行牽頭,聯合各商業銀行及相關行業共同對釣魚網站進行治理。
“一方面是各機構加大力度打擊‘網絡釣魚’,另一方面,消費者要加強安全意識”。
互聯網專家網購建議
1.用戶要勤殺毒,保護好網上銀行、支付賬戶和密碼。
2.進行網上交易時請認真檢查電子商務網站的域名是否正確,即.com或.cn之前的域名拼寫是否被篡改。釣魚網站與真實網站之間的域名往往僅差兩三個字母。
3.不要輕易點擊來自B2C、C2C網站外的鏈接,尤其是網絡聊天工具、電子郵件中的鏈接。
4.不要貪圖互聯網上的小便宜,警惕出售價格明顯過低的商品。
5.消費者在進行在線支付時,務必辨認清楚商家的URL是否正確。
6.在最后一步進行支付時,要仔細校驗頁面上的收款方信息,確保與真正要付款的對象一致。
7.如果遇到網絡釣魚詐騙行為,要立即向網站和支付平臺反映,并報案,將損失降低到最小限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