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上網下載或購買,就可享受商家承諾的返券優惠。然而,與現實生活中的返券促銷不同,網絡作為虛擬世界,網購網站所普遍采用的數碼返券讓消費者摸不到,更讓不少消費者看不懂。
近期,鄭州市法律援助中心就接到多起類似的消費者維權咨詢,一些網站和個人網店打著返券的名義,進行不規范促銷甚至詐騙,讓網購族忐忑不安。
[市民反映]
網購遭遇返券難題
本打算圖實惠而網購一款電熱水器的市民王小姐,就遇到了這樣的煩心事。王小姐原先曾在淘寶網、易趣網購物,后來從電視廣告上得知京東網搞國慶促銷。與其他購物網站相比,這家網站以專營家用電器、購物返券進行促銷而聞名。
王小姐聽一位曾在該網站購物的同事說,網上有不少人轉讓這家網站的返券。于是,王小姐開始在網上進行搜索,很快就搜到了10元至100元不等的購物優惠券。王小姐咨詢了幾個賣家,發現賣家普遍都在以優惠券面值二折到五折的價格進行轉讓,且都給出下單之后就能立即使用、成功之后才付款之類的承諾。
通過對比價格,她選擇了一家價格相對便宜的賣家購買了優惠券。當王小姐持券購物時,才發現該網站已對此類購物優惠券的使用進行了嚴格限制,只有消費1000元以上的商品才可使用,而王小姐欲購的特價電熱水器只有999元。
記者了解到,像王小姐如此遭遇的網友不在少數。
此外,在網上購買的優惠券也有不少“李鬼”。市民劉女士花100元在網上購買了20張印刷精美的某知名洋快餐店的兌換券, 若憑券購買相當于每次打6折,十分劃算。可當她撕下10月份的兌換單,準備購買一個漢堡時,卻被店員告知優惠券是假的。后經核實,她購買的優惠券全是“山寨貨”。
[記者調查]
網購優惠券轉讓信息魚龍混雜
記者發現,關于網購優惠券的帖子在網上隨處可見,只要在網上輸入關鍵詞,短短幾秒鐘便出現幾十萬條有關低價出售、轉讓網購返券、優惠券、兌換券的信息。
網購優惠券多種多樣令人眼花繚亂,記者經過瀏覽發現,一種是注冊就有優惠券可拿。注冊網上商城會員后,由網上商城給新會員發放優惠券以資鼓勵,或要求購物達到一定金額后返還、以供下次使用的現金折扣券。還有各大商城專為一些導購網站會員所派發的、有使用期限以及一定數量的現金券。另外就是純粹的優惠券網站,其將鏈接各家網上商城發放優惠券的相關的信息,并有部分網站會直接顯示優惠券使用密碼等。
而網絡上轉讓網購優惠券的信息則魚龍混雜。一是以專業網站或網購論壇為依托,具有相對固定模式且積累有一定誠信度的網購優惠券轉讓平臺。二是個人在網上發布轉讓信息,將自己獲得的優惠券進行轉讓。記者了解到,相比之下,前者轉讓種類相對較少且價格較高,但信譽也較好;而后者雖種類豐富且價格低廉,但個人信譽卻很難辨別。
[律師說法]
警惕以返券為誘餌的“釣魚網站”
鄭州市法律援助中心徐律師認為,《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消費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權利。也就是說,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有權獲得質量保障、價格合理、計量正確等公平交易條件,有權拒絕經營者的強制交易行為。
另外,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經營者銷售商品,不得違背購買者的意愿搭售商品或者附加其他不合理的條件。而返券規則卻普遍限定了購買商品的價格和購買地點,名為讓利,實乃商家以返券為誘餌精心設置的變相搭售的營銷手段。
徐律師建議廣大網購族,首先一定要確保通過正規的網站去獲取優惠券,警惕“釣魚網站”。同時,網民必須注意所獲得的優惠券的使用期限及使用權限,并在購物之前對商城的產品以及價格有大致了解。最后,消費者應當注意培養理性的消費觀念,克制沖動性消費,切莫掉進“返券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