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遭遇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以來,我國不斷努力改善經濟增長動力結構,使得經濟保持了回升向好的態(tài)勢,市場驅動的消費、投資和出口共同拉動經濟增長的格局初步形成。
本版今日起推出系列報道,關注我國在拉動消費、促進民間投資和調整出口結構方面發(fā)生的變化。見微知著,我們不難從中感受到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的加快,感受到經濟增長穩(wěn)定性和可持續(xù)性的增強。
國慶過后,在北京一家報社工作的陳曉靜,扳指一算,“宅”在家里那幾天不知不覺就買了上千元的“網貨”。
如今,我國像陳曉靜一樣熱衷于網絡購物的人數已達1.42億,相當于英國人口的兩倍多。
據互聯網咨詢機構易觀國際統計,2010年上半年中國網上零售市場交易規(guī)模達2133億元,已接近商務部發(fā)布的2009年全年的2586億元。增長速度之快,還可以從一個數據中窺斑知豹——117%,這是從2007年至2009年中國網絡零售交易額年均增長速度, 約是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速度的6.5倍。近幾年,中國網購發(fā)展迅猛,已成為中國消費市場的重要力量。
2010年網絡團購模式將拉動9.8億元的消費市場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網民的增加,支付體系、信用體系的不斷完善等,網絡購物日漸成熟,正變革著社會消費模式,改變著人們的消費習慣。
“在網上逛街,不用出門,通過電子銀行支付,送貨上門,點點鼠標就完成交易,很方便。”陳曉靜說,2009年,她每月花在網購上平均有800元。
而且,貨品豐富且齊全,“幾乎沒有什么商品是網絡上沒有的。”陳曉靜感慨。目前互聯網上的商品已經達到數十億件之多,除了有形的貨品,無形的服務也同樣可以網購,從買保險到房屋租售,從水電繳費到手機充值都有。
另外,由于省去了店面租賃、銷售渠道等費用,網絡上不少商品的價格比實體店要低不少。來自卓越亞馬遜的數據也顯示,大宗電器商品直接上網買可以讓消費者節(jié)省10%—30%。
而隨著網絡團購模式的興起,價格優(yōu)勢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彰顯,39元買兩張電影票外加一份爆米花和兩瓶飲料、1折吃大餐……據預測,2010年網絡團購模式將拉動9.8億元的消費市場。
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姜奇平秘書長認為,網購對消費品的影響,在初期階段,主要表現在擠出暴利,后期則表現在給消費者提供多樣化、個性化的選擇,促進生產的轉變。
據透露,二三線地區(qū)網購市場正在迅速崛起,已經占據了中國網購市場的半壁江山。專家分析說,這意味著網絡購物這趟快車的引擎已經由大城市時尚人群更換為馬力更為強勁的大眾市場。
“中國網購市場經過十年厚積,已進入薄發(fā)階段。未來還將有更為迅猛的增長。”主打網絡服裝銷售的電子商務網站凡客誠品副總裁吳聲表示。
網民的人均網購消費力不斷增強,網購成為內需新動力
那么,對商家來講,中國網購黃金期的成色到底有多足呢?
僅一分鐘,單在淘寶網,至少可以賣出969件服裝、203雙鞋、164件飾品……一天的交易額則可以“摸高”到9億元。據了解,淘寶網2008年的交易額5倍于沃爾瑪2007年在中國的銷售額。
同時,網民的人均網購消費力不斷增強。上海消費者2009年在淘寶網上人均消費達1300多元。而互聯網咨詢機構艾瑞調查顯示,2009年中國網購用戶中,近兩成用戶全年累計網購金額超過5000元。
中國網購潛力巨大,姜奇平認為移動互聯網的發(fā)展,4.2億的網民,特別是進入商務消費階段年輕網民都將促進網購繼續(xù)壯大。
這樣具有潛力的消費增量市場,已經越來越受到傳統企業(yè)的青睞,不少企業(yè)紛紛轉型為“網陸兩棲”,或是以官方旗艦店、授權專賣店等形式亮相各大網絡零售平臺。
B2C網站也呈現出集群式快速成長的態(tài)勢,數據顯示,2009年新增B2C網站4000家,而2010年B2C企業(yè)的新增數量將達到1萬家。這些網站推動的消費增長不可小覷。
此外,全國各地不斷涌現出農民網商創(chuàng)業(yè)的“星星之火”。據介紹,河北省邢臺市清河縣東高莊村400戶村民,先后開通網店賣羊絨線,年銷售額在100萬元以上的達到了20多家。這樣的例子還有江蘇沙集鎮(zhèn)、浙江義烏青巖劉村等等,這些地方逐步形成了一個個農民網商群體。
內需戰(zhàn)略不能“漠視”網購潛力
2010年上半年,中國網絡購物交易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已近3%。不過,中國網絡購物交易額尚未完全納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統計,網購對消費的拉動率有多大,統計方法還正在研究中。
不過,3%這一數字與發(fā)達國家相比仍然有相當差距,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研究數據顯示:早在2007年,美國網購市場在其零售市場的比例為3.72%,英國是4.5%,韓國則高達8.65%。
而在電子商務專家、北京正望咨詢公司總裁呂伯望看來,目前,汽車、糧食、果蔬等很少進行網購銷售,在適合網絡銷售的服裝鞋帽箱包、數碼產品等日用消費品和時尚類產品等行業(yè)中,網購對消費的拉動作用要遠超3%。
姜奇平認為,網購將走過三個階段,現在網購在社會消費中還處于補充階段,以后將會逐步發(fā)展到與實體經濟并駕齊驅的階段,之后,還將進一步發(fā)展到引領、主導和帶動的階段。
專家指出,中國的網上零售貿易異軍突起,國家啟動內需戰(zhàn)略應該充分考慮到這一點。
從政策來看,中央和地方政府明顯加強了對電子商務的重視力度。2010年3月,溫家寶總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積極發(fā)展電子商務”。這是“電子商務”第一次出現在國家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眾多省市積極響應。
阿里巴巴副總裁梁春曉建議,亟待形成與網商和電子商務相適應的政策、法規(guī)和法律等制度體系,期望相關政府部門充分借鑒和吸收成功電子商務實踐所“內生”的治理規(guī)則,逐步形成適應和促進網商和電子商務發(fā)展的“新規(guī)則”。